<sup id="ssuus"></sup>
  • <rt id="ssuus"><option id="ssuus"></option></rt>
  • <noscript id="ssuus"><source id="ssuus"></source></noscript>
    <td id="ssuus"></td>
  • 國際貨運資訊
    主頁 > 國際貨運資訊
    位居全球五大集裝箱港口之首,廣州港的這項資料亮了


    在世界銀行和全球領先資訊服務公司埃信華邁發布的2020年全球集裝箱港口績效指數(CPPI)排名中,廣州港從全球351個港口中脫穎而出,集裝箱港口績效指數位列第六,同時也是全球集裝箱輸送量排名前五位港口中的第一位。
    CPPI是由世界銀行交通全球實踐局和埃信華邁的海事和貿易司共同開發的全球集裝箱港口績效指數,為全球經濟中的主要利益相關者(包括國家和地區)提供參考。CPPI將全球約80%集裝箱船隊運營商的月度港口掛靠資料與HIS Markit海事資料資源相結合,基於單次在港口的停靠時長,通過10種集裝箱運量和5種船舶規模組對全球港口進行分析、評分,客觀、精準地評估和標準化每次停靠的不同船舶規模和集裝箱運量,使全球各地的效率排名具有可比性。
    近年來,廣州港對標世界一流集裝箱樞紐港,多舉措推動集裝箱發展上新臺階,鞏固提升廣州港國際集裝箱樞紐能級。2021年上半年,廣州港累計完成集裝箱輸送量1191.55萬標準箱,比增9.22%;其中,外貿集裝箱輸送量459.51萬標箱,比增10%。保證集裝箱輸送量穩健增長的同時,裝卸效率保持穩定的高水準表現。
    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新突破
    近年來,廣州港補短板、強弱項,加大港航基礎設施投資力度,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全面加快,著力實施一批重點專案、重大工程,廣州港專業化、規模化、自動化水準、航道錨地適應能力和港口綜合通過能力不斷提升,為廣州港航高品質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2021年上半年累計完成投資27.59億元,推進14項重點航運基礎設施項目建設。
    加快南沙四期建設。南沙港區四期工程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首個全自動化碼頭實船聯調成功,該碼頭自動化建設方案在模式上不僅可以大規模進行復制,同時也為堆場水準布置的傳統集裝箱碼頭自動化升級改造提供了技術借鑒,同等規模下,智慧化改造後的碼頭,節省人力約七成,項目建成後,南沙港區每年集裝箱輸送量預計可超過2400萬標準箱,位居全球單一港區前列。高質高效打造港口"百年工程",南沙港區四期工程獲交通運輸部第一批平安百年品質工程創建示範專案,為廣東省唯一獲得該榮譽的水運工程項目。
    國際航運樞紐"頭號工程"-廣州港深水航道拓寬工程全線正式投入使用。2020年8月25日,總長66.6公里的廣州港深水航道拓寬工程全線投入使用,實現了10萬噸級集裝箱船和15萬噸級集裝箱船雙向通航,結束了珠江口至南沙港區大型集裝箱船單向通航歷史,滿足全球最大集裝箱船靠泊南沙港區。廣州港出海航道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黃金水道之一,是大灣區連接國際航道、通達國內外港口的水路運輸大動脈,是海上貿易的大通道,是廣州港、虎門港和深圳西部港區生存與發展的"生命線",更是廣州港建設世界一流港口的重要支撐。廣州港深水航道拓寬工程全線正式投入使用,進一步改善了廣州港出海航道通航條件,提高了船舶通航效率,保障了港口安全生產和可持續發展,為廣州港以及周邊港口注入新的動力,更好地服務建設國際航運樞紐。當前,為積極適應集裝箱運輸船舶大型化發展要求,市港務局按照珠江口至南沙港區南沙作業區(龍穴島)段航道滿足20萬噸級集裝箱船(乘潮)和15萬噸級集裝箱船(乘潮)相向通航要求的標準,積極推進20萬噸級航道工程前期工作。
    升級倉儲物流設施。廣州港以南沙港區為載體,推進廣州南沙國際物流中心建設,完善物流倉儲配套設置,打造家用電器、家俱家居、日用品等出口貨源和木材、凍品、塑膠粒、食品等優質貨類集散中心,形成華南地區集水、陸、鐵多式聯運為一體的物流樞紐島,為發展集裝箱冷鏈物流打下扎實基礎。倉儲容量2萬噸的海新冷庫、容量2萬噸的僑豐水產品冷鏈和南沙唯品會、普福倉儲等項目已建成投用。
    2021年6月23日,廣州南沙國際物流中心北區倉庫開倉試投產。南沙國際物流中心(北區)總體思路是打造"灣區國際集拼中心",業務功能以出口為主,進口為輔。覆蓋項目物流、買家出口集拼、出口配送中心、散貨出口集拼、國際中轉集拼、新業態跨境電商物流,以及海鐵聯運物流服務等。該項目投產後將形成巨大輻射的"磁場效應",項目100公里範圍內覆蓋粵港澳大灣區和珠三角主要城市。廣州南沙國際物流中心項目毗鄰南沙三期碼頭,物流中心(北區)內設有連接南沙港鐵路的南部集裝箱裝卸場,可以順利實現與港區間的無縫銜接,貨物能順利便捷運輸到西南地區,乃至歐洲、東南亞。"公路、水運、鐵路"的無縫連接,將大大降低企業的綜合物流運營成本,為中國南部進出口企業提供更加穩定的南向物流通道,推動廣州更高品質建設國際航運物流中心,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以及服務國內國際雙迴圈"新發展格局。南沙國際物流中心項目分為南、北兩區建設,整體位於廣州南沙龍穴島南沙三期集裝箱碼頭內陸側,東、北面緊鄰港區,西側為海港大道,總建設面積約為95萬平方米,總體倉容71.2萬噸,是目前全國最大的臨港倉庫群。與北區工程間隔200馀米的南區工程(廣州南沙國際冷鏈專案)是廣州市"攻城拔寨"專案和重點"菜籃子"工程,專案總倉容46萬噸,概算投資18.74億元,定位為全國規模最大的臨港分配樞紐型冷庫功能的綜合性冷鏈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南區工程作為廣州港南沙港區的頭號"民生工程"專案,是農產品供應鏈"鏈主"單位,有利於推動華南農產品"產銷一體"的規模化發展,打通農產品全程供應鏈,讓進口果蔬等農產品在南沙港區集散,助力市民"菜籃子"不斷豐富,帶動冷鏈業務和區域經濟發展和騰飛。廣州港秉承打造低碳環保的綠色物流園區的理念,在南沙國際物流中心倉庫屋頂建設6萬多㎡的光伏發電設施,年均發電量約541萬kWh,預計占用物流中心總用電量的30%以上,運營期總發電量預計達13535萬kWh,可節省約4.6萬噸標準煤,減少碳排放約11.7萬噸。
    綜合服務效能實現大提速
    減負降費--為企業減負擔,為發展增動能。廣州市實施引航費、貨港費、港口設施保安費、高快速路通行費優惠政策,下調廣州港外貿集裝箱港口作業包乾費,在珠三角主要港口中收費最便宜。加大扶持力度,2019年和2020年,共安排2.1億元對為南沙集裝箱業務發展做出貢獻的班輪公司、外貿企業、代理企業等進行獎勵。
    提升口岸通關效率。廣州港全面實施口岸"5+2"通關,集裝箱貨物口岸放行時間持續縮短,以南沙港區為離境港的啟運港退稅政策正式落地實施。建設廣州國際貿易"單一視窗",實施"互聯網+易通關""保稅+會展""提前申報、抵港放行"等監管新模式,運用智慧型機器人、無人機等監管新手段,推進跨部門一次性聯合登臨檢查工作。
    提升服務水準。廣州港優化服務標準,針對精簡時間、環節打出系列組合拳,全年365天、24小時"不打烊",充分發揮自身在大灣區港口群航道、調度、引航的管理一體化優勢,給準班到港集裝箱班輪提供泊位直靠服務和引航"零等待"服務,承諾集裝箱班輪橋時效率30自然箱/小時,外線車平均在港作業時間不超過30分鐘,拖輪準時到位率不低於99%等作業標準。2021年上半年,共引領船舶9254艘次,比增11.49%。提升船舶調度效率,啟動綜合調度管理與指揮平臺建設,優化船舶統一管理平臺(二期)并推出移動用戶端,滿足企業24小時計劃申報需求。
    6月,受疫情對華南港航物流行業影響,加上蘇伊士運河塞港滯後影響,多種不利因素疊加,全球海運不確定性因素增多,全球供應鏈物流鏈更加脆弱。華南主要港口都在高位運行,堆場爆滿,拖車駁船效率都大大下降,部分班輪公司船舶轉掛南沙港區集裝箱碼頭。應廣大外貿客戶和船東需求,廣州港南沙港區發揮南沙港區碼頭一體化運作優勢,積極配合班輪公司接靠受疫情影響無法正常靠泊周邊港口的船舶,統籌內外貿資源協同運作,優化船舶進出港安排、加大生產資源投入,額外承接56艘次加班船,保障大灣區進出口需求,展現大港擔當,贏得一致好評。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首個全自動化碼頭正在加快建設,建成後將進一步提升廣州港集裝箱集疏運能力和效率。同時,傳統集裝箱碼頭設備不斷提檔升級,傳統橋吊半自動化改造技術不斷推廣,為效率提升再添新動力。資訊無紙化、電子化也在廣州港大行其道,實現了"讓資料多跑路,讓客戶少跑腿"。
    集聚輻射能力實現新提升
    增強對外輻射能力。廣州港積極引進新航線掛靠,加大出口航線推介力度,聯合THE聯盟船公司開展航線行銷業務,建立53個國際友好港,設立6個境外辦事處,不斷拓展海外市場。優質高效的效率擦亮了廣州港國際集裝箱服務品牌,為廣州港贏得了業界口碑,吸引了眾多船公司增開航線,2021年以來,廣州港新開通14條外貿航線,截至目前廣州港已開辟集裝箱班輪航線240條,其中外貿航線134條,南沙港區已開辟160條班輪航線,成為聯通非洲、地中海和亞洲地區的重要樞紐港。
    提升內迴圈能力。廣州市大力發展多式聯運業務,發揮內陸港鐵路進港優勢,搭建集裝箱水路、公路、鐵路聯運平臺,實現貨物在港區內無縫轉換運輸方式,提升貨物流通速度,開通廣州地區至重慶、成都、長沙、貴陽等18個地區鐵路班列。推進商品車"海路+鐵路"模式,開通了廣州港-營口港-歐洲的海運鐵路貨運通道,啟動中國外運(廣東)"東盟-廣東-歐洲"公鐵海河多式聯運示範工程項目,實現了"陸上絲路"與"海上絲路"的融合。
    加快合資合作。廣州港在廣西、云南、湖南、江西等地布局了36個內陸港辦事處,覆蓋廣州港主要貨源地。廣州港集團投資建設潮州、茂名、中山、佛山、云浮、揭陽、韶關等地港口。加強各業務關口的作業協同,持續強化與香港、深圳、云浮、佛山、中山的港口業務合作,協同推進集裝箱運輸、航運服務、岸線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物流網路和產業發展等,不斷增強港口營運效益。


    上一篇:山東:建設世界級港口群,集裝箱輸送量劍指4000萬標箱
    下一篇:疫情封鎖致吉大港無法提箱!印度港口擁堵無箱可用,無法接收新訂單

    <sup id="ssuus"></sup>
  • <rt id="ssuus"><option id="ssuus"></option></rt>
  • <noscript id="ssuus"><source id="ssuus"></source></noscript>
    <td id="ssuus"></td>
  • 九九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