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運資訊:7月14日,英國著名海事咨詢公司克拉克森(Clarksons)發布的集裝箱港口擁堵指數,創下新紀錄!其中,37.8%的集裝箱船運力滯留港口。遠遠高于2016年至2019年間記錄的疫情前的平均水平31.5%,也超過了2021年10月末記錄的峰值水平。
聚焦歐洲,不斷上漲的物價使歐洲各國包括碼頭、鐵路和公路運輸等相關行業經歷了多輪罷工,對碼頭經營造成了沖擊。

7月14日,為爭取薪資福利上漲,德國的碼頭工人開展了為期48小時的罷工行動,約12000名碼頭工人將參與此次罷工,漢堡港,不來梅哈芬等德國主要港口都被波及。這已是本次談判中的第三次罷工,也是該國四十多年來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碼頭罷工。而傳統暑期休假的開始,和不斷增加的新冠確診病例造成的勞動力緊缺也將給碼頭擁堵帶來不利影響。
另一方面,為避因免美西碼頭可能征收的滯期費造成損失,以及勞資談判可能導致的擁堵惡化,除了將貨物目的地向美東轉移外,部分班輪公司選擇使用超巴拿馬型集裝箱船,先將貨物從亞洲運載至歐洲,再轉運至美東和墨西哥灣的港口卸貨。來自亞洲的船舶涌入、大西洋航線上強勁的出口和較短的周轉時間進一步加劇了歐洲港口的擁堵情況。進入7月以來,漢堡、安特衛普等港口的在港船舶量顯著上升,堆場的平均利用率均已超過80%。
美國方面,美東成為北美地區新的擁堵中心。如前文所述,更多的貨主選擇美東的港口作為貨物的進口地,截至7月15日薩凡納港外船舶的平均等泊時間已經達到創紀錄的13.6天,休斯敦和紐約港的等泊時間也自6月下旬開始快速上升。美西港口的擁堵情況較高峰時明顯緩解,截至7月14日,洛杉磯/長灘港的在港及等待的集裝箱船28艘,與上月同期基本持平,較歷史高點顯著下滑,而中國至美西的航程也較年初縮短了35%左右。目前來看,美西碼頭的勞資談判尚未造成碼頭運營的停擺,但內陸轉運的不暢也導致碼頭堆場的嚴重擁堵,對碼頭運營造成壓力。
歐美港口的擁堵惡化,將再一次對于當前運力形成約束,影響市場有效運力的供應,疊加即將到來的出貨旺季,短期對于運價形成一定支撐。
國內方面,目前各港口在港船舶數量及等泊時間均較為平穩,但需關注臺風等極端天氣及國內疫情反復可能對于港口運輸效率帶來的風險。
(推薦閱讀:中歐班列逆勢而上:上半年累計開行7473列,發送72萬標箱!)
運費展望:短期內運價止跌回升,長期看集運業趨勢臨近拐點
2022年上半年的集運運價走勢與以往格外不同,年初供需錯配之下旺季情形延續,春節期間的運價走出了淡季不淡的行情,然而3月開始,受俄烏沖突、國內疫情反復等多重影響疊加,市場呈現供需雙弱的格局,運價也未如往年般在春節“淡季”后迎來上漲。截至7月8日,SCFI已較年初下滑19%。不過這一運價水平仍是遠高于疫情之前的水平。當前運價已逐漸形成一個平臺價格,預計短期內受到即將到來的貨運旺季,和港口擁堵等供應瓶頸支撐,運價會維持著平臺區間內震蕩,甚至有所回升,但去年旺季運價飛漲的火爆行情再難重現。
展望后市,歐美地區的經濟前景并不明朗,即便短期內集運貿易仍具韌性,但可以看到消費需求走弱和高庫存的影響正在逐漸傳導至集運貿易,下半年集裝箱海運貿易增長規模將極為有限,集運業大趨勢上臨近拐點。加之2023年開始將有新船的批量交付,集運運力的供需將尋找新的平衡點。但當前全球供應鏈仍較為脆弱,全球性的疾病、極端天氣等帶來的擾動不容小覷,此外全球地緣政治的變化也會對于未來的運價走勢帶來不確定性。
文章來源:能源團隊
匯利達國際,擁有12家分公司,覆蓋國內主要沿海口岸,海外代理網絡更是覆蓋了200多個國家,為全球客戶提供包括國際海運、國際空運、中歐班列、展會物流、跨境物流、倉儲物流在內的,方便快捷、安全可靠的專業國際物流服務。最新以及優勢業務包含廣州到迪拜空運、中歐班列、中國到土耳其陸運等。
上一篇:中歐班列逆勢而上:上半年累計開行7473列,發送72萬標箱!
下一篇:匯利達人的秘密,都藏在他們的工位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