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疫情、俄烏沖突、制裁、港口擁堵、通脹等因素的催化下,包含廣州到迪拜空運、泰國/越南到歐洲跨國境鐵路運輸、中國到土耳其陸運在內的國際貨運,也面臨著諸多持續挑戰。那么,具體有哪些沖擊給國際貨運,帶來挑戰?讓匯利達帶你逐條分析,以便尋找突圍機遇!
01 制裁、疫情、擁堵、通脹、罷工,對國際物流供應鏈的沖擊
1)港口擁堵沖擊海運
港口的暢通情況,是海運最重要的樞紐,因此也是國際物流行業重點的關注問題。
上海封控期間,大量貨運航班的取消,使得歐洲重要港口承壓嚴重,空集裝箱和等待出口的集裝箱堆積如山,主要集裝箱樞紐港擁堵嚴重。
而隨著上海港口的解封,大量貨物短期內涌出,加上貨運旺季的臨近,貨物量持續增加,歐洲港口擁堵問題或將更加嚴峻,對海運也是一次艱難的挑戰。
1)多場罷工進一步擾亂國際物流供應鏈
最近,不少國家的卡車司機、港口員工通過罷工行動,來維護自身權益,包括韓國卡車工會、美西港口、德國漢堡港等。
在海運費持續增長、港口效率低下、運力不足的背景下,不斷發生的罷工事件,讓深受疫情擾亂的供應鏈雪上加霜,加上罷工引發的港口貨物積壓嚴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運輸效率。
3)制裁與反制裁博弈拉鋸戰
俄烏沖突爆發之后,西方對俄及盟友的相關制裁,給全球供應鏈帶來一輪又一輪的打擊。
制裁和反制裁之間的“博弈戰”,似乎比疫情還難以停止和判斷走向,因此,世界范圍內如同蝴蝶效應一樣發生不可逆轉的變化。
戰爭沖突仍在繼續,對于國際物流來說,制裁和反制裁將不斷擾亂全球的貿易市場和國際物流供應鏈失去秩序,產生一系列的影響。尤其是在風控層面和國際物流戰略布局方面。
4)通脹高企,出口企業希望以時間換取價格
今年3月至今,美聯儲加息、縮表不斷,試圖通過貨幣緊縮政策來降低通脹率。美國經濟正在面臨著數十年來從未有過的高通脹。
對于海運方面,零擔散貨小貨的海運供應商在本地市場并不常見。在通脹率日益高企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客戶希望以時間換取價格,利用海運的價格優勢抵消成本高漲的沖擊。
(推薦閱讀:2022年5月份中國出口集裝箱運輸市場分析報告)
上一篇:國際海運貨運代理資訊:彩妝進口報關流程及清關時效,你知道嗎?
下一篇:一周國際貨運大事件:馬士基航空開通亞歐包機新航,首列“綿陽—莫斯科”中歐班列經新疆霍爾果斯鐵路口岸出境,等;